“還有1分48秒就到放渣時間了,大家注意操作!”1月4日15時,貴州能礦錳業凈化車間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壓濾機平臺上,錳液奔流。操控平臺前,凈化車間副主任張敏緊緊盯著電腦顯示屏上的生產技術參數,下達工作指令。
一身藍黃相間的工裝,手持對講機,穿梭于8臺壓濾機之間,張敏從容自信。從一名普通化合工,到當選省工會十五大代表,從業5年來,勇爭先、作表率、練本領、攻難題,把理想和青春書寫在機臺上。
2018年7月,張敏從貴州盛華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,來到能礦錳業成為一名凈化車間普通化合工,她暗下決心,要成為全廠最好的凈化工。
學中干、干中悟。張敏僅用1年多時間,就成長為全廠最年輕的凈化班長。她帶領班組開展提質攻堅工作,創下連續8個月二氧化錳溶液成分超內控指標的紀錄,多次在車間勞動競賽中名列前茅。
2019年,張敏與廠技術骨干針對凈化工序1桶118立方硫酸錳溶液需75公斤高錳酸鈉除鉬,不僅高錳酸鈉單耗成本過高,而且高錳酸鈉遇硫酸錳呈酸性時易發生爆炸。她和同事們不斷查資料、問專家,與廠、車間領導多次交流探討,改用電解廢液調硫酸錳溶液酸堿度,不僅解決了生產安全隱患,還將每桶硫酸錳溶液所需高錳酸鈉消耗降到45公斤,年創效710萬元。該項成果獲西南能礦集團2019年度“技術創新效益”一等獎、公司合理化建議特等獎。
“張敏工作認真負責、待人真誠,因高性能線溶液不能滿足電解工序生產所需溶液量,她親自帶我到高架溜槽處,將鋰錳線輸液軟管放至高性能溜槽,兩條線同時向電解工序輸送溶液,滿足了電解工序生產所需溶液量”凈化車間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中控工孫紅菊說,張敏還勤于鉆研業務,不厭其煩地傳授操作技能,深受全車間職工的喜愛和肯定。
小改造解難題。“因壓濾機兩側漏渣漏液,影響了現場環境衛生,跑出的渣和溶液難以回收造成浪費,每2天要組織3、4人清掃,增加了員工的勞動強度。2022年9月,張敏提出了壓濾機擋渣板改造的建議,實施改造后,徹底解決了壓濾機兩側漏渣漏液問題,直接創效40余萬元。她在車間管理上公平正直、不徇私情,工作任勞任怨,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”凈化車間主任道出了心聲。
“貴州省最美勞動者”“大龍經濟開發區三八紅旗手”“大龍開發區最美青年”……一項項榮譽記錄了張敏奮斗的足跡。
“當選省工會十五大代表,是榮譽,更是沉甸甸的責任。去年以來,我們生產的電解二氧化錳產品,遠銷國內外知名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。”張敏在能礦錳業傳達宣貫省工會第十五次大會精神會議上表示,一定會履行好代表職責,繼續攻堅克難,為企業生產出更多新能源電池材料高端錳、精品錳、爭氣錳。
通訊員:甘孝劍
編 輯:張 興
二 審:甘孝劍
三 審:周 圍